Blog

January 29

大年初一:人生就是吃饭睡觉

今年春节老天爷还是蛮照顾我们的,正好是周末,而且昨天风和日丽,出去逛街吃饭在路上走得很舒服,还满足了某些人穿裙子的愿望;今天大年初一,天气阴沉还下着小雨,正好满足了我睡懒觉的愿望。难得轻松的早上睡到12点,感觉很爽。
下午做了两个大菜,这个大指的是数量,这样过几天吃饭就简单些;然后包了一些牛肉饺子,也是作为储备的。晚饭吃着火锅看CBC和New York Times一起拍的关于中国现状的片子China Rises,这个礼拜是后半部分,上个礼拜不在家错过了。片子拍的还比较客观,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批评的一面,今天的主题是民以食为天和今天的上海。具体内容很多,见到了传说中被污染得黑漆漆的河流,见到了每天单程走两个小时、每天走两趟去打水的黄土高原上的老人,也见到了为了减少沙漠而像愚公一样不停种树的人,有上海的住着town house的新兴中产阶级,也有被强制拆迁搞得家破人亡的家庭。发现一个新鲜的事情是果农为了出口的水果能够达到出口标准(化肥农药),在苹果刚长出来的时候就把每个苹果用纸袋包起来!每个苹果!这要多少人工阿!这件事情带来的好消息是我在这儿可以放心的吃美味的国产水果了,坏消息是国内大家吃水果还是要多洗洗阿。
看完了这个节目突然发现本地洋人台omni2居然在放央视春晚的录像,可惜每次都看到的都是后半截。其实春晚虽然谈不上很好看,也不是那么难看,不是我的欣赏水平变低了吧。只不过小品都很浅薄,以前很瞧不起的赵本山反而还有了点深度。当然粉饰太平也没什么不对,过年嘛,还是让大家高兴点好。
大年初一就这么过了,除了下楼扔垃圾就没出门。明天又是星期一,该干嘛干嘛了。

January 28

除夕

又是一年春来到,一转眼来加拿大住了一年了。这边华人多,外面虽然没什么感觉,但唐人街买菜的时候人熙熙攘攘,加上放着过年的音乐,还算是有点气氛。
今天是除夕,记一下鸡年最后一天的流水账。
早上一大早给国内吃年饭的家人们打电话,才北京时间7点半,谁知道就已经散了,说是酒店翻台,给我家里吃年饭的时间是5点到7点。跟爸妈和二舅、二舅妈说了几句,然后打开电脑通过pplive看了下电视。看了5分钟著名的春晚,回笼睡觉。
9点半再次起床,做早饭(米粉with鸡蛋and小白菜,怎么煮也不如武汉街头的好吃),通过msn和小舅家聊了聊,同时继续看直播春晚……考虑到中午的活动,米粉没有吃太多,11点半出发和大舅妈、丁丁姐姐出去吃饭。
三道菜的午餐。前菜、主菜、甜点。吃主菜的时候觉得洋人和上海人差不多分量真是少啊,一个大碗里面也就盖了个碗底;等到吃到甜点才发现很饱了,后悔早上不该吃鸡蛋。可能洋人的菜和洋人的酒一样醉人于无形。
吃完了饭逛街。我买了一件衣服,算上前段时间买的裤子和衬衫,过年有新衣服穿了,呵呵。mall里面居然还碰到舞狮子,锣鼓一敲,吃饱了昏沉沉的人一下子就振奋起来了。
回家休息一下,做年夜饭。所谓人少好过年阿,两个菜,炒一个年糕,年年高;烧一条鱼,年年有余。年糕还可以,鱼烧得很失败,除了盐放少了,来了这么久就没有一次鱼不掉皮的。
吃完了看春晚重播。同时给叔叔伯伯打电话拜新年。
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,祝大家,也祝自己新年顺利,狗年旺、旺、旺!

January 18

2006迎狗年,庆新春系列活动之三:同一首歌

多伦多的天气和武汉有某种程度的相似,都可以一天上下20度。星期五还是暖冬,感觉有10度,羽绒服都不用穿了,到了星期六就暴降到了零下10度,星期天更是最低到了零下17度。在外面几分钟没戴帽子耳朵就差点掉下来。不过,严寒挡不住大家的脚步,我们和两万多同胞一起浩浩荡荡扑向著名的Rogers Centre去看同一首歌在多伦多的现场演出。
地铁上就感到了过年的气氛。出了地铁站,满眼看去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同志,连地图都不用,跟着人群走就好了。沿路若干xx功的人发传单,送免费的春节联欢会的票,不过应之者缪缪。看来大家的觉悟都挺高啊。走近体育馆,更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,比boxing day还壮观,而且还是单一民族。正所谓“不到多伦多,哪知道海外华人多!”
验票、安检,找到座位。大家坐满了三层看台,我们的座位虽然有点偏,不过还不算太远,估计在2万多座位里面可以排到五千名。当然国内的朋友们也不用在电视里面找我们了。新买的照相机派上用场了,最长300mm的镜头刚刚能用。
若干人(中国领事,多伦多市长……)致词后,演出开始。
首先出场得居然是谭咏麟,也许是alan tan要赶晚上飞机回家,呵呵。总算在谭校长有声之年看到了他的现场演出,尽管不是个唱。三首歌,“水中花”,“披着羊皮狼”和“朋友”。个人觉得这几首歌并不很适合演唱会。央视好像特别喜欢水中花,总是点这首,要知道当年这歌最流行的时候我在上高一,窗外满街不停的放,班上一位老大说每次听到那个二胡响起来就有睡觉的冲动……"朋友"是我初中听的,歌是不错,大学毕业时那个广播台一天要放二十遍,可惜找了四个西装笔挺的“成功人士”(医生、律师,还有两个啥不记得了)合唱,弄得气氛全无。
然后开始煽情,找了几个学生用各地方言表达思念祖国的情感。接着李春波出场,不用说就是那两首,一封家书,小芳。
后面的演出记录如下(以出场时间为序):
苏芮:一样的月光,等等。对这个人没什么感觉。
本地歌手合唱“常回家看看”。
林志颖:一大把年纪了继续装嫩唱十七岁的雨季,不过保养得也是不错。
李宗盛:现在同在多伦多混着的原击剑国手李华华,前女足国脚高红,前八一男篮朱江,羽毛球运动员苏荣四人,表达了爱国思想后,与李宗盛合唱《真心英雄》。怎么看都觉得李大哥长得有些猥琐,真是海水不可勺舀阿。然后老李独唱凡人歌。
韦唯:穿得象团火焰,亚洲雄风接着刮。带来了那五个福娃宣传奥运。福娃们也挺辛苦的,个子太大,好不容易上了台,下不去了,于是一个个现场消气减肥再下台。
斯琴格日勒:和某中文及蒙古歌爱好者对唱山歌。这人我以前也听过现场,不是很喜欢,感觉越长越像蒙古人了。
陈思思:民歌真好听,声音圆润。和本地一位同胞唱刘海砍樵,那位同胞手舞足蹈表演得甚是投入,可惜抢的一张照片对焦不准。
“台湾老牌急智歌王“张帝,所谓问什么都能用歌来回答,在某人(怀疑是cctv的托)问道“两岸何时能统一“后,唱到“我的心早已统一”。怪不得这位能够屹立同一首歌不倒了。
某本地男中音,看样子也是科班,唱的歌名也忘了……
文章:故乡的云。我以前还以为是费翔原唱呢。不过先入为主,觉得还是费老唱得好些。还有365里路。
张明敏:经典曲目“我的中国心”,先是本地合唱团合唱,然后独唱。张明敏上台就说“我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”,感觉怪怪的。
黄家强:和黄家驹当然是没得比,光辉岁月还过得去。
甄妮:穿的像个小鸭,黄毛茸茸的。鲁冰花,海上花。我比较讨厌鲁冰花这首歌。
曾经有脖子的刘欢唱“弯弯的月亮”和“好汉歌”,一慢一快比较合乎演唱会。还找了个在多伦多的大学同学一起清唱“雪绒花”。刘欢可能在现场有最大的观众群(我感觉观众多数是60-70年代出生的大陆移民家庭),而好汉歌又唱起来很爽快,所以大家一直高呼要求加唱,可惜主持人们充耳不闻,可能是时间原因吧。
李谷一:在满场“刘欢刘欢”的叫声中压轴出场。李谷一嗓音的确不俗(如果不是假唱),不象是那么大年纪的人。就是表情很奇怪,很僵硬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叫刘欢的声音太大了还是累了。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国。
最后群众演员上场,和韦唯合唱同一首歌,演出结束,大家各自收拾东西回家。
不足的地方:演出时间掌握得不好。开始采访什么的废话太多,可能领导有政治要求吧,后半边时间不够了,主持人都不出来了,直接在后台报人名、歌名。政治上的渲染还是很明显的,让人感觉不太好。
散场又是人山人海,和若干年前看完学校组织的电影出来差不多。外面xx功的人还在摇旗呐喊,有功夫的人就是不一样,我可没心情在零下十几度的地方喝风晒月亮。本来以为地铁上会挤得不得了,谁知道狡猾的TTC把门开得小小的,有效的把人流的宽度控制住,车上的人反而不多。由于演出时间超过预计的3小时达到4个半小时,我们也取消了买菜做饭的计划,去韩国城腐败了一顿石锅拌饭。边上坐的居然也是刚看完节目的,害得我们中文也不好说,闷头吃饭。
拍了200多照片,废掉的很多。偷懒没有带广角的镜头,所以没有全景。拍到一半被告知不可使用专业带望远镜头的相机(若干人使用摄像机被请出去寄存,对我还算网开一面,让我放包里),所以后面就只能手持抢拍,自然有些手抖。整理后会放到163相册里面。

January 07

2006迎狗年,庆新春系列活动之二:自助餐,保龄球

紧接着滑雪的第二天,员工会餐,地点是著名的Mandarin中餐自助。当天为了确保吃自助的状态,白天只吃了最少的东西以确保不在去餐馆的路上饿晕。可是去了以后状态还是有限,看着一大堆东西不觉得有什么很美味,也许都是按照洋人的口味做的。按照平时的惯例,第一轮每样菜吃一点,有特别爱吃的再吃第二轮,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,吃完第三盘大家开始送礼的活动(每人带好礼品,并预先抽签知道自己的礼品送给谁,但不知道谁送给自己,这样大家都有惊喜),送完了礼就有散场的意思了,急急忙忙又吃了一点水果和ice cream,于是吃到了人生第一次健康的自助餐:7、8分饱。匆忙中在水果上放了一片烤牛肉,居然还被别人说weird,好在我脸皮厚,照吃。
吃饭发现民族还是很有凝聚力的,说相同语言的人还是喜欢在一起。问题是就我们两个说普通话,于是只能混在一群说广东话的人里面。听着大家半截英语半截粤语的说话,以及餐馆的中式装修,感觉简直就是在香港。和电视里面的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是,香港人说话夹英文单词,这儿夹英文句子。
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送完礼抽三个奖,我居然中了奖!$30的电影票代金券,老天知道我喜欢看电影啊。
吃完了饭运动,大家去打保龄球。由于若干客观原因,比如场地不熟,器材太旧,身体太累……以前热身只要一局,现在花了两局;以前状态保持2-3局,现在只有一局……于是除了第3局打了147,其它都是2位数。还好大家也都是棒锤,也不是显得太丢人,嘿嘿。

2006迎狗年,庆新春系列活动之一:滑雪

元月三号,一家二口起个大早床(九点半),携boxing week买的打折的nike防风运动裤(伪滑雪裤)及干粮、饮用水若干扑向市内一个小滑雪场。说是滑雪场,其实就是一个山谷上面铺了一层人造雪。
千辛万苦到达目的地,一眼看过去全是学龄前儿童,原来这个地方大约是在搞学习班,下午两点前不给150cm以上的人开放。只得跑去附近的Starbucks喝了一个多小时咖啡。
终于熬到了时间,交钱,付押金,量身高体重脚长,签生死状。洋人的数学就是不好,因为开始的晚,我们没买全天票,买的6小时,收钱的老大扳着指头数了半天,数出来2点半开始6个小时应该是9点半结束。也许是给我们一个小时吃晚饭吧。然后试装备,丢人啊,一看就是新来的,鞋子都不知道怎么穿。
披挂整齐,正式开始。考虑到众多加拿大的花朵还没下课,为了不砸到花花草草,我们先在边缘地带按照预先准备的教程作了基础练习,所谓平行移动、八字行走、外八字蹬坡、山坡上掉头、犁式制动……随后小孩子们走了,我们上了小坡继续练习。好歹也是4年前有过一次滑雪经验的,在一两个小时后我开始觉得这个小坡没什么挑战,于是跑到大坡1去溜达了一圈,摔了一跤;在坡下感觉大坡2好像平一点,跑到那边,还没下去多少连摔两跤,原来那儿更难!灰溜溜的拖着板走上来。知道自己不行了,回去小坡继操练。问题是我们买的是缆车的票,小坡是不需要缆车的,如果不去大坡那么票价就浪费了……有个人的票肯定是浪费了,那我就还得努力去赚点回来……于是继续挑战,唯一的目的和4年前一样,一次到底不摔跤。但仍然完全无法控制,无论是方向和速度。最后一次冲击身心俱疲,几乎是从哪儿爬起来就从哪儿倒下去……在半山坡看着摔到离我3、5米的滑雪板,看着后面的人耍着酷呼啸而过,看着下面还有那么远才到平地,感觉那个绝望阿!
最后,tmy同学征服了那个小坡;我放弃了那个大坡。我们决定下次不买缆车票,好好练习基本功。
后记:一方面那个大坡也许比韩国那次要陡,另外很久没运动,骨头也僵硬了不少。韩国那次我还可以控制点方向,这此完全不行了。第二天全身感觉久违的酸痛,很好。事实证明劳动,包括体力劳动都是代替不了体育锻炼的,大家有空还是该多伸伸胳膊伸伸腿(推荐练习第八套广播体操)。另外家里常备pizza是很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