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与无锡的历史
作者:jieshu 日期:2007-03-08
不小心研究到了历史问题,我不是学文的,只有抄。抄哪儿的比较公正呢?也许wikipedia的接受程度会高些。由于国内无法访问该网站,特转贴如下(仅选取秦汉以前部分):
1,无锡:
2,武汉:
小结:
1,无锡的传说内容较武汉多;
2,大家都说自己6000年前有人住,不过无锡似乎没挖出什么证据。虽然不排除水太多烂掉了,可是武汉的湖泊也不能算少啊;
3,建城历史,梅里(前11世纪)好像比盘龙城(前15世纪)晚,但似乎较为发达;还有必须提到梅里是陕西人建的;
4,两个地方基本都在汉朝成为比较重要的城市;无锡较早(西汉),夏口略晚(东汉);
5,重大的值得自豪的发现:1)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770年-前221年),以荆山为据点,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;2)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,越灭吴,无锡属越国。周显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,楚灭越,无锡属楚国。大家2500年前是一家嘛!当然,后来都给秦给灭了。
请大家指正,呵呵。有空无聊了再比较一下湖北和江苏的历史。
1,无锡:
引用内容
史前
早在6000多年前,无锡先民就在这里劳动、生息和繁衍,过着定居生活。在鸿声彭祖墩、新渎庙墩、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,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。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。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,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。
商周时期
公元前11世纪末(商末),古公亶父(即周太王)的长子太伯、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,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,定居梅里(今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镇),并入乡随俗,断发文身。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,被奉立为君主,自号为“勾吴”。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,发展农耕。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(俗称伯渎港)。还栽桑养蚕,制陶冶铜,“数年之间,民人殷富”。周灭商后,因太伯无子,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,建吴国。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,前后600多年,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。太伯、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。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,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,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
春秋战国
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,政治上、军事上也十分强大。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,越灭吴,无锡属越国。周显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,楚灭越,无锡属楚国。
秦汉时期
秦王政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,秦灭楚,置会稽郡,无锡属之。据考古发现,西汉时期,无锡已有冶铁、铸铜、制陶、髹漆等手工业门类,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。西汉高祖5年始置无锡县。据《汉书· 地理志》载:周秦年间,无锡境内锡山多锡矿,居民竞相开采,祸乱相作,汉初锡尽民方安。谚云:有锡争,无锡宁。据称,无锡地名即由此而来。另据有关学者研究成果,认为上述无锡地名来历的说法牵强附会,他们认为“无”没有实际意义,是古代吴地方言中的助词,发音类似中原的“无”,“锡”也不一定是锡矿的意思,只是吴地居民对该地的称呼,当时吴人习惯在该地名前加上该助词,所以中原人就用文字记述为“无锡”。(想必苏州当时称姑苏也是类似的原因,“姑”为助词)王莽篡权,建立新朝时改无锡地名为“有锡”,可能只是出于有别与汉朝的政治目的,并不能用来证明无锡地名的第一种来历的说法。
早在6000多年前,无锡先民就在这里劳动、生息和繁衍,过着定居生活。在鸿声彭祖墩、新渎庙墩、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,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。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。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,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。
商周时期
公元前11世纪末(商末),古公亶父(即周太王)的长子太伯、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,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,定居梅里(今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镇),并入乡随俗,断发文身。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,被奉立为君主,自号为“勾吴”。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,发展农耕。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(俗称伯渎港)。还栽桑养蚕,制陶冶铜,“数年之间,民人殷富”。周灭商后,因太伯无子,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,建吴国。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,前后600多年,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。太伯、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。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,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,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
春秋战国
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,政治上、军事上也十分强大。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,越灭吴,无锡属越国。周显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,楚灭越,无锡属楚国。
秦汉时期
秦王政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,秦灭楚,置会稽郡,无锡属之。据考古发现,西汉时期,无锡已有冶铁、铸铜、制陶、髹漆等手工业门类,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。西汉高祖5年始置无锡县。据《汉书· 地理志》载:周秦年间,无锡境内锡山多锡矿,居民竞相开采,祸乱相作,汉初锡尽民方安。谚云:有锡争,无锡宁。据称,无锡地名即由此而来。另据有关学者研究成果,认为上述无锡地名来历的说法牵强附会,他们认为“无”没有实际意义,是古代吴地方言中的助词,发音类似中原的“无”,“锡”也不一定是锡矿的意思,只是吴地居民对该地的称呼,当时吴人习惯在该地名前加上该助词,所以中原人就用文字记述为“无锡”。(想必苏州当时称姑苏也是类似的原因,“姑”为助词)王莽篡权,建立新朝时改无锡地名为“有锡”,可能只是出于有别与汉朝的政治目的,并不能用来证明无锡地名的第一种来历的说法。
2,武汉:
引用内容
武汉市历史悠久。汉口一带古有夏汭、鄂渚之名。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,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、石斧、石锛以及鱼叉。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,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。
春秋战国时期,以荆山为据点,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。
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,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卻月城、鲁山城,和在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。东汉末年,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,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“卻月城”中。“卻月城”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。223年,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,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——黄鹤楼。苏轼在《前赤壁赋》中说的“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”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。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。
春秋战国时期,以荆山为据点,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。
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,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卻月城、鲁山城,和在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。东汉末年,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,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“卻月城”中。“卻月城”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。223年,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,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——黄鹤楼。苏轼在《前赤壁赋》中说的“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”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。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。
小结:
1,无锡的传说内容较武汉多;
2,大家都说自己6000年前有人住,不过无锡似乎没挖出什么证据。虽然不排除水太多烂掉了,可是武汉的湖泊也不能算少啊;
3,建城历史,梅里(前11世纪)好像比盘龙城(前15世纪)晚,但似乎较为发达;还有必须提到梅里是陕西人建的;
4,两个地方基本都在汉朝成为比较重要的城市;无锡较早(西汉),夏口略晚(东汉);
5,重大的值得自豪的发现:1)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770年-前221年),以荆山为据点,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;2)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,越灭吴,无锡属越国。周显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,楚灭越,无锡属楚国。大家2500年前是一家嘛!当然,后来都给秦给灭了。
请大家指正,呵呵。有空无聊了再比较一下湖北和江苏的历史。
评论: 3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5600
回复koopy[2007-03-09 00:32 AM | ]
就好像湖南人总打着“唯楚有才”的招牌一样,明明楚文华的核心在湖北。。。
可耻的是,吴国的都城明明一直都在无锡,偏偏苏州人还喜欢自称“吴”,还总觉得自己才是吴文化的代表。
我对苏州至今有着憎恶之心。
我对苏州至今有着憎恶之心。
......学文和历史知识没有必然联系吧
发表评论